今天室外溫度,23 度,適合出遊的好天氣。
可是今天空氣鹹鹹的。
距離上一次親人過世是已經是十多年以前,
那年我17歲,關於爺爺的告別式,我已經幾乎沒有印象,
十多年來,因為家裡奇特的清明習俗,所以我沒有去爺爺的墓前上香。
和媽媽那邊的親戚始終不熟,
其中有一個舅舅竟然還是最近才認識,
從小在外省家庭長大對於台語十分陌生的我,
其實媽媽是一個說得一口流利國台語的台灣人。
小時候對於初二回娘家的印象就是陪媽媽回外婆家,
媽媽親生母親住桃園,收養的母親住台北,
所以小時候我們初二會回兩個外婆家,
後來因為一些因素初二沒有再回台北外婆家,
但今年過年的時候,媽媽帶我們去找了台北的舅舅,
很久不見不是熟但胖胖的看起來很豪氣的台北舅舅,
台北舅舅在萬華經營一間炭烤店,
每天傍晚至深夜是他們最忙的時刻,
而這樣的忙碌,在今年11月,畫下句點。
因為外婆家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會場播放著都是佛教的音樂,
沒有道家的嗩吶反而讓人有一股清淨感,
司儀先生低沉的嗓音用台語一步步的指引家屬和親友完成儀式,
我忽然開始想像或許幾十年後我得和我的某些親朋好友說再見的時候,我會是什麼樣子。
我忽然開始想像如果我可以決定的話,我希望我的告別式會是什麼樣子。
我希望有一個攝影師,我希望他可以為我記錄這些過程,
如果我有得到一些悲傷的淚水,一些不捨的話語,我希望能化為影像,當作我在人間走一回的紀念品之一。
(照片記得燒給我)
還有,因為我的數字控,我希望那天也是個對我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很可惜我看不到是哪一天,但我至少要知道有人會為我完成這個遺願*笑*
我也曾經想像過我的婚禮是什麼樣子,會有一些很搞怪的點子,
比如說我可能會規定服裝,只能穿牛仔褲來之類的XD,
然後我可能會穿上好笑的衣服送客而不是盛裝打扮,
我希望來婚禮的人都能印象深刻,
不是吃吃東西,看看影片(是誰先興起做成長MV這東西的),
抽抽獎(亂貼椅子盤子之類的),或是無聊的抽捧花(說不定人家不想結婚XD)...
但後來想到喜酒根本就是個家族聚會之後,我就打消念頭了。
我跟我高中的同學說,我願意當你的婚禮主持人,
我可以給你一堆西洋情歌無限迴圈而且保證不會聽到重複的XD
(這是在我某次和她一起喝某個同學的喜酒聽到一些一點也不浪漫的歌曲的時候跟她說的XD)
離題了......
最後我看著棺木被自動升降台送進火化爐,
等候區的 LCD 顯示幕顯示著舅舅的名字以及尚待火化完成的時間從89分鐘開始倒數的時候,
外頭的太陽忽然特別刺眼,然後在我用力眨眼努力看清楚螢幕的時候,又跳了一分鐘。
走出殯儀館忽然有恍如隔世之感,
地球依舊在轉動,時間依舊在前進,
少了一個人,但同時又有許多新的人誕生。
往者已矣,只是在某些人的心中,遺失的那一塊,就是永遠遺失了。
2013/12/08.紀念.豪氣舅舅.楊志堅.196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