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過往的經驗,倒數日誌絕對不能拖過兩天,

不然那一天就會成為被遺忘的一天(笑)

 

有同事前陣子忽然開始一個 IG 日更的活動,我當下心裡是覺得很佩服,

像我在公司一整天加上加班回到家,

基本上扣除固定要耍廢的時間之後,也沒什麼心力寫日記了(遠目)

後來我歸納出來,要日更必須有一個很正常的作息,

我在泰國實習那年的倒數日誌某篇裡心有所感,

要寫日記,你要每天晚上能撥一點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回想或思考你過去的一整天,

除了頭腦要清醒,還不能失憶(咦?)

所以像我這樣工時太長的狀況,是很難做到日更der(所以我們一年做一個月就好XD)

不過像我這樣從2006年寫到了2021年,算不算也是一種"長情"呢?(笑)

 

**

 

前陣子同事剛好換 iPhone 13 ,他突然跟我分享了一個想法,

他說一般人每三年換一次手機,假設都是買空機,

那每年手機的成本就是大概12,000元(假設三年後無殘值),

iPhone 每年折舊的金額大概也是12,000元,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換新手機,然後賣掉你的舊手機,

那基本上你用差不多的成本(每年12,000元),但你可以每年都用新手機。

 

我忽然覺得有點道理,但跟我處女座的念舊個性有點違背(不是節儉XD),

我的 iPhone 用過4S、6 Plus、X,這幾支 iPhone 在當時都有其代表性:

4S是賈伯斯的最後告別作,6 Plus 是第一支大螢幕手機、X則是第一代 Face ID;

我在換 6 Plus 和 X 的時候,上一支 4S 和 6 Plus 都被好好地收起來了,

美其名是要當備用機,實際上我知道我從來沒有再把它們打開來過;

後來我在換 12 Pro 的時候失心瘋把 6 Plus 給賣掉了(一定是蝦皮一直跳出回收舊機的廣告),

6 Plus 是跟著我去過最多國家的手機,卻成為我第一個賣掉的 apple 產品。

 

賣掉之後雖然有點捨不得(當然因為賤賣也是因素之一XD),

但轉念一想留著這麼多淘汰的科技產品,最後也只成為了沒有用的金屬

(不誇張,已經打不開的 4S 和 iPad 2 我都還留著...)

所以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在同樣的機會成本之下,讓一些舊的東西發揮它的價值,

然後,往新的下一步前進。

 

既然聊到了 iPhone 的編年史(我其實平常都暱稱他阿鳳XD),

我來盤點一下我(曾)擁有的 apple 產品:

手機:iPhone 4S、iPhone 6 Plus、iPhone X、iPhone 12 Pro (服役中);

平板:iPad 2 、iPad mini 2、iPad Air 4 (服役中)、iPad mini 6 (服役中)

筆電:MacBook Pro 13"(服役中)

耳機:Apple Air Pods 2 (服役中)

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4 (服役中)

影音:Apple TV 第二代 (服役中)

 

看起來我覺得我 apple genius 當之無愧啊XD

而且我有一個自己一直沒有注意到後來發現後反而成為堅持的習慣:

"我的 apple 產品都是偶數代的。"

所以下一個應該是 Apple Watch Series 8 了 (科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